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家讲座» 酿酒葡萄栽培管理

葡萄黑痘病(Gloesporium ampelophagum) 

       发布日期:2014-12-08     浏览次数: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和年份,发病严重,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对葡萄霜霉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减轻黑痘病的危害。

  5.1症状和危害

  葡萄所有的绿色器官都可发病。

  叶片  在春天,发病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圆形褐色斑点,扩大后病斑直径为1~4mm,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如果叶脉和叶柄感病,则叶片扭曲、皱缩。

  新梢    新梢发病,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后期病斑中央颜色稍淡,边缘暗褐色至黑色,病部常龟裂;新梢顶部枯萎变黑,似火烧状,果农称之为“火龙”。

  浆果  花序发病严重时,常常完全干枯。穗轴和果粒发病,开始为深褐色小斑点,后形成中央灰白色凹陷、边沿深褐至黑色的病斑,形似“鸟眼”(图3-5)。

  5.2侵染循环

  葡萄黑痘病菌仅危害葡萄。1873年,De Bary将它列入痂圆孢属,定名为Sphaceloma ampelinum;1884年,Saccardo将之定名为Gloesporium ampelophagum,属黑盘孢目,黑盘壳科,盘长孢属。虽然1929年Shear认为Gloesporium ampelophagum的有性阶段为Elsinoe ampelima,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在中国也尚未发现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有性阶段。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其中以病梢和病叶为主。特别是在夏末,病斑边缘形成的菌丝块,是病菌的主要越冬结构;次年春天,病菌萌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葡萄的绿色器官,可以进行多次的再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苗木和插条。

  5.3发病条件

  黑痘病的流行,与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

  春、夏两季潮湿、多雨;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差以及防治霜霉病不及时等,都有利于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和发展。

  哥海娜、佳利酿、梅尔诺、雷司令等品种感病;而比诺、缩味浓、西拉等品种中度感病。

  5.4防治

  休眠期铲除越冬病原:秋季、葡萄落叶后清扫果园,将地面落叶、病穗扫净烧毁。冬季修剪时,仔细剪除病梢,摘除僵果,剖除主蔓上的粗皮,并收集烧毁。

  春、夏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能有效地防治葡萄黑痘病。因此,虽然在我国的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葡萄黑痘病为害严重,但同时霜霉病也很严重,所以应重点加强对霜霉病的防治工作,兼防黑痘病。

  生长期喷药保护: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可杀得和大生M45等。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