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上午,在我院李俊俊副教授的带领下,选修我校公选课《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与科学》的同学,一同赴杨凌耕心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耕心园”)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过程中,李俊俊老师与“耕心园”创始人张鹏老师一起带领同学们对“耕心园”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现代化葡萄种植大棚以及智慧农业系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企业使命与成果展示展板前,张鹏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杨凌耕心农业有限公司取得的各类科研成果。自2014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牢记“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服务三农”的使命,深度融合“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与“耕土耕心,融知融行”的发展理念,已逐步发展成为集设施葡萄生产、科研创新、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与教学实践为一体的葡萄产业科技企业,目前挂牌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葡萄栽培岗试验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以及陕西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等。据介绍,耕心农业建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葡萄种质资源圃,作为葡萄种质资源的“战略储备库”,目前已收集保存葡萄品种600余份,包括酿酒葡萄种质150余份(涵盖赤霞珠、美乐、霞多丽、雷司令等主要品种)以及鲜食葡萄与杂交种质资源450余份。未来,资源圃计划扩容至1000份以上,力争建成全国第二大葡萄种质资源保存与研发平台。

在现代化葡萄种植大棚,系统的解了葡萄种植的科技内涵、智慧农业系统。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园区内亲手采摘并品尝了阳光玫瑰、黑色阳光、富士之辉、夏黑、甜心等多个葡萄品种。张鹏老师在现场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不同品种的风味特征、果肉质地与品种来源,使同学们在味觉体验中深化了对葡萄品类多样性的认知。

参观结束后,大家再次回到会议室,就企业发展历程和智慧农业系统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学习。在灌溉方面,采用基于智慧平台的调亏灌溉技术(RDI),通过精准调控水分供给,有效促进糖分与萜烯类香气物质的积累,并激活相关香气合成基因表达。该系统可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轮灌组、滴灌时长与流量,实现从传统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化生产转型。在光环境管理方面,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理需求,实施按需精准补光,既节约能源,又显著改善果实着色、糖酸比与香气品质。此外,园区还部署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整合田间与气象数据,实现对未来七天病害发生风险的精准预测。配合无损检测技术与机械化管理系统,共同构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葡萄生产保障体系。期间,张鹏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交流,现场气氛轻松融洽。

本次实践课程,不仅是一堂走出教室的“葡萄酒文化与科学”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知”与“行”的融合体验。当抽象的理论在耕心农业的葡萄藤蔓间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杯美酒的底蕴源于从种质资源保护到智能化栽培的每一个扎实脚印。活动也生动诠释了“耕土耕心”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以张鹏为代表的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投入乡村振兴的伟业,为同学们树立了坚实的榜样。
这次宝贵的经历,已在每位同学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它关乎对农业的重新认知、对科技的热忱,以及对自身专业未来广阔应用场景的无限憧憬。这趟旅程的终点,不是课程的结束,而是一切思考与探索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