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家讲座» 酿酒葡萄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葡萄白粉病( Uncinula necator) 

       发布日期:2014-12-08     浏览次数:

  葡萄白粉病也是危害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所有葡萄园都有分布,根据地区和品种不同,其危害的程度也不相同。

  2.1症状和危害

  白粉病菌可侵染所有的绿色组织。

  叶片  在生长季节初期,由上一年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其叶片卷缩(卷缩叶),带灰色。肉眼首先能观察到的症状就是白色粉状物(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出现。由初侵染产生的分孢子可以进行多次的再侵染,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叶片正面覆盖白粉,叶面不平,病斑轮廓不整齐,大小不等,严重时白粉可布满叶片,逐渐使叶片卷缩、枯萎而脱落。在秋季,一些病叶的病斑上可长出小黑点(黑色的颗粒,直径0.1mm左右),这就是闭囊壳。

  新梢  新梢发病时,出现黑褐色网纹,上覆盖白色粉状物;木质化后的枝条上出现褐色到黑色病斑。

  花序和果穗  在转色前,幼果发病,褪绿斑上覆盖一层白粉,病果小而味酸;在转色后,白粉病不能再在浆果上发展,但病果上的黄色病斑可一直保留到采收。此外,即使在转色期以后,白粉病仍可在一些品种的果梗上发展。

  浆果和果梗上的闭囊壳要比叶片上的少得多。

  在浆果上,由白粉病引起的裂果,有利于次生病害如灰霉病菌等的侵染,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

  2.2侵染循环

  葡萄白粉菌为体表寄生菌,其菌丝体在寄主绿色组织表面生长,依靠吸攻器伸入寄主细胞吸取营养。葡萄白粉菌的越冬方式可能有无性方式(寄生在芽中的菌丝体)和有性方式(闭囊壳)两种。

  无性方式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寄主表面;病菌萌发后直接穿透表皮入侵,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菌丝则在寄主表面蔓延,形成白粉。

  当温度达到50℃时,分生孢子就能萌发,但温度高于35℃,分生孢子的萌发就受到抑制。菌丝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30℃,其适宜温度为25-30℃。现在一般认为,由卷缩叶引起的侵染,是由于病原菌中出现了对温度要求低的群体。风、雨滴以及所有引起振动的栽培技术(包括喷雾)都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如果表面有水膜,反而对侵染不利,因为分生孢子在水中会破裂。但分生孢子的存活及其萌发,仍然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这就可解释虽然有时空气干燥,但由于叶片表面的相对湿度高,白粉病发生仍然严重。此外,强烈的光照,由于紫外线的作用,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潜育期一般为14~15天。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从坐果到果穗形成期间可完成多次侵染。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白粉病菌是表面寄生菌,其发生受局地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的影响很大,但受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同时还受栽培技术的影响。

  有性方式  病原菌以闭囊壳的形式越冬。高温可能是限制闭囊壳形成的惟一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叶片或浆果上闭囊壳的形成,也主要与温度有关,而不决定于植株的感病性。根据年份或地区,闭囊壳可在不同的季节释放出数量不等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释放可在温度高于11℃的3、4、5月份的雨天或潮湿天气,然后至少一个月以后才出现症状。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将子囊孢子与侵染相联系,但是,很多观测表明,在生长季末期闭囊壳出现的频率与第二年的侵染频率明显相关。

  所以,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所释放的子囊孢子的变化,就可能是花前打药处理效果不同的原因。目前应加强对闭囊壳以及子囊孢子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的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对白粉病进行防治。

  此外,研究表明,在开花末期到开始转色期间,葡萄对白粉病的感病性最强,而与品种和地区几乎无关。

  2.3发病条件

  以下因素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

  ??春天潮湿以及沿海或多雾、多露天气;

  ??叶幕层荫蔽、生长势旺盛、副梢过多;

  ??品种感病性强,如佳利酿、赤霞珠、白诗兰、霞多丽、神索、西万尼、丹拉斯(Danlas)、意大利、沙斯拉等;

  ??越冬病原菌群体数量大(冬芽中的菌丝和闭囊壳)。

  2.4防治

  预防

  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结合修剪去除病蔓、病芽、病果,清除越冬病源。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防止植株生长过旺、过密。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摘心,疏剪过密枝叶和绑蔓,保持通风透光良好。

  化学防治

  春季发芽前喷布一次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

  开花前及果粒大如黄豆时,喷洒甲基托布津、粉锈宁以及生物农药B0~10等。

  对白粉病的防治必须是预防性的,而且应考虑病原菌对IBS(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系农药可能出现的抗药性,即每年只能用IBS系农药2-3次。

  有卷缩叶或非常感病的葡萄园  当80%的冬芽进入2-3片叶展叶时,喷施一次IBS系农药,或石硫合剂或可湿性硫磺粉剂。然后用保护剂一直到开花始期。在开花始期到坐果期之间,喷施1?2次IBS(特别是在有黑腐病危害的可能性时),随后喷施可湿性硫磺粉剂直到果穗形成期,或如果果粒上有病害的话,则应持续到转色期。

  没有卷缩叶及闭囊壳的葡萄园    在上年没有白粉病危害的葡萄园,应在开花始期到果穗形成期防治白粉病。

  没有卷缩叶但有闭囊壳的葡萄园  在春天,一旦出现多雨湿润天气,就应进行防治。在其他情况下,则在6-8片叶展叶时开始进行防治。以后的防治同上。

  在所有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在开花末期到坐果期进行严格的防治;

  ??必须考虑所用农药的药效期(保护剂最多10天,IBS系农药最多14天)及其被雨水淋洗的可能,以及葡萄的生长状况;

  一一一旦进入花期,一定要降低硫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和喷粉剂)的使用剂量;

  ??在整个生长季,单纯用保护剂也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喷粉对生长势旺盛的葡萄园的效果非常好;

  ??在用于生产白兰地的葡萄园中,防止在转色期及其以后施用硫制剂,以免在酒中形成H2S;

  ??无论任何农药和任何防治方案,其效果都在于将农药均匀地喷施在植株器官及浆果的表面。

编辑:0     终审:0